從產品走向服務,MSP想要解決什麼商業問題?

Mandy Lin / Marketing Specialist

IT部門就像是企業的神經系統,負責迅速而有效的傳遞訊息,是現代化企業維繫運作的必要部件。然而許多專注於商業拓展的企業主尚未意識到,企業IT管理也正在面臨新時代的挑戰:

  1. 技術革新太快,組織龐大僵化導致IT新解方難以落地
  2. IT領域複雜、產品和供應商太多,整合難度高,溝通耗費心力
  3. 人才難找、難養,招募成本高且易有交接資訊落差

資訊力就象徵著企業的數位競爭力,但是該如何推動資訊管理的進化轉型?首先要顛覆過去「有需求,再花錢」的採購思維。為確保軟體、硬體、系統、技術與商業應用之間如同齒輪般有效契合運作,企業逐漸期待有個 all-in-one 的「服務」將所有複雜的需求一站解決,以更彈性的方式訂閱付費。

▮ 延伸閱讀👉 經理人 | IT 部門為何變成財務黑洞?除了工程師不善溝通,還有這些問題要面對

 

服務原生的MSP

 

「服務」型態的商業模式儼然是近年顯學。商研院曾指出十大創新服務方向:賣衍生品、賣服務平台、賣解決方案、賣轉型升級、賣體驗、賣標準、賣思想、賣流程翻轉、賣槓桿、賣訂閱制。

以 ICT 產業為例,MSP(Managed Service Provider)就是一個服務原生的商模典型:我們提供企業訂閱制的IT服務,客戶固定付一筆錢,需要的硬體、軟體、人力、服務都可以輕鬆擁有。既可以解決過往各廠商技術整合的問題,也可以降低對財務和管理的負擔,減少公司內部永遠要追逐新技術、新知識的壓力。

MSP的服務商業效益

  1. 訂閱制:MSP 商業模式的原型,定額定期付費以取得IT軟體、硬體、商業顧問、技術維運等整合服務。
  2. 服務平台:提供單一平台整合服務,方便企業做到 one-stop shopping,降低IT、採購窗口與各供應商的溝通成本與資訊鴻溝。
  3. 解決方案:根據問題與需求為企業客製規劃跨領域(cross-domain)、跨產品(cross-product)解決方案,如:智慧醫療、IT/OT 資安整合監控。
  4. 轉型升級:從資訊顧問的角色,輔助企業數位轉型。包含幫助企業導入雲端流程、自動化應用,達成產業轉型、商務拓展等轉型標的。
  5. 衍生品:提供延伸、加值性的產品與服務,例如原先只做Infra代管的客戶,遠距辦公期間可以緊急租賃/採購筆電,並快速部署其所需設定。

 

如果是真的 MSP, Day One 一定是賺錢。

 

純粹從營運模式來說,MSP 沒有庫存壓力與固定成本的投資、沒有產品研發與產線供應的問題,唯一的投資就是人力培訓成本,且會隨著學習曲線上生而成本降低,最終趨近逾零。只要跨過這一關,剩下的就是在不斷的嘗試、調整與吸收新技術的動態過程之中找到 Product Market Fit。只要速度夠「快」(讓實力夠硬且不被追上)則不應該虧,自創業以來我們也確實維持著零虧損的紀錄

 

由服務串接產品孤島,發揮最大綜效

 

近年來出現很多 product as a service,交易模式改變,本質上仍是產品,功能是主要勝負點,買家仍須自己出「人」維運;MSP 則是走 service as a product,用服務將各個孤島串聯為單一服務平台,完全的付錢了事。

對於營運策略的好處:

  • 疊加式營收,經營長期合作
  • 技術和產業經驗可以快速複製
  • 合作彈性,與其它同業能互補

對於企業端客戶的好處:

  • 不因專案或MA結束而離場,保障維運
  • IT從被動開銷到主動管理,降低試錯成本
  • 比傳統採購更彈性,財務和管理全透明化

對於合作廠商的好處:

  • 由MSP幫客戶綜合評估、執行產品落地
  • 維運能保障SaaS產品的啟用率與MAU
  • 保障客戶體驗,更專注研發或核心業務

總結而言,不只是個體消費者需要服務,企業也在追求專業化、整合式的服務。B2B的服務賣的是「加法」與「信任」。所謂「加法」,指的是奠基於功能性需求之上,追求更多的生產效率、附加價值、成本精簡、管理彈性等綜效。而由於服務沒有實際型態,故常說服務賣的就是「信任」。比起產品,信任是無價的,門檻也最大。有了信任,才有健康長遠的口碑和合作。

 

參考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