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論是近幾年頻繁的資安攻擊或是天災人禍帶來的災害效應,以致機房停止運作、營運中斷的慘痛經歷,再再突顯出 BCP 的重要性。BCP 主要是為了減少組織事件發生之衝擊,使組織在突發事件面前能夠迅速作出反應,以確保關鍵業務功能可以持續,以降低財務損失、維持企業聲譽、保護企業人員、提高客戶滿意度。
傳統觀念將IT成本與「採購成本」畫上等號,因缺乏資通訊生命週期的認知,導致壓低採購成本成為企業選商的首要目標,但卻萬萬沒想到不同的隱性成本終將轉嫁到自己身上,如:錯誤投資、追加採購、硬體耗損、營運中斷。
321原則,也就是檔案必須要有3份,以2種不同形式存放,並且有1份在異地。舉例來說,一份平常在使用的檔案有兩份備份(檔案共3份),一份備份在傳統硬碟,另一份備份在NAS上(2種不同形式存放),且NAS的放置地點與傳統硬碟不同(1份在異地),即符合321備份原則。
所謂備份,除了同一份資料能存在放「另外一台專門儲存用的裝置或是空間」,更重要的是,當遇到事故或天災人禍時,資料要能在「可接受的時間內」「復原」回來正常使用,「損失的資料量也在公司的可接受範圍內」。
自由系統偕同台灣微軟於台灣時間 10月 12 日共同參與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「第十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專題研討會」。探討數位升級及疫情影響,加速而來的數位醫療服務模式,包含遠距醫療、AI人工智慧應用、零接觸醫療服務和遠距看診等未來應用情境。
自由系統四年前就超前部署試跑遠距辦公,這次本土疫情爆發更在短短4個工作天內做到95%以上員工在家工作,資安疑慮?協作方便?怎麼評估導入?你擔心的WFH問題都在這篇經驗談。
數位容易轉型難!企業有意識要轉型、也導入了數位化工具,然而為何轉型無感?核心原因很可能在於「轉型政策無法在組織落地」,也就是「買了工具卻不會用」。
現今的企業生產力工具不外乎兩大系統:微軟和Google,管理者該怎麼評估?本文將從功能面、性價比、相容性以及企業商用情境切入分析,解決企業主的選擇困難症。
疫情間遠距辦公有一項困難 — 如何讓企業內部「保持聯繫(stay connected)」倘若企業流程尚未自動化,WFH可能連打卡都成困難。業主該如何快速找出應變之道?
數位轉型已是現代企業競逐的顯學,可是您評估過公司的資訊安全防護等級嗎? 是否能充分因應各項威脅攻擊?2020,COVID-19除了推動數位轉型浪潮,網路病毒、勒索軟體等惡意攻擊更是災情頻傳,讓企業看見資訊安全的重要性。
全球工業電腦大廠研華瞭解,為落實其現代化工作場所的相關計畫,必須在全球各地的企業網路及製造設施中採取更機主動的 IT 安全態勢,以因應此計畫的需求。